一、发展现状
1、德钦葡萄产业从2000年规划启动,2001年在云岭布村和燕门茨中试种120亩,取得成功后。2002年德钦县与云南红酒业集团公司以“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工作共同开发德钦县的葡萄产业。2005年,终止了与云南红酒业集团公司的所有合同,与金东集团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签订了长期的《葡萄收购协议》,形成了以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品牌为依托的产业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德钦县葡萄种植面积达7069.73亩,覆盖四乡两镇(升平镇、奔子栏镇、佛山乡、燕门乡、云岭乡羊拉乡),19个村委会,1989户,其中云岭乡3613.04亩(查里桶村251亩、果念村701.44亩、红坡村322.34、斯农村1775.81亩、西当村562.45);燕门乡648.78(谷扎村420.4亩、茨中村114.86亩、巴东村113.52亩);羊拉乡214.23亩(茂顶村214.23亩);佛山乡1437.47亩(鲁瓦村424.13亩、溜筒江村245.63亩、江坡村224.92亩、巴美村227.93亩);升平镇518.24亩(阿东村518.24亩);奔子栏镇637.97亩(达日村199亩、叶日村323.5亩、叶央村21.5亩、奔子栏居委会64.45亩、夺通村29.52亩);种植品种分别为赤霞珠、霞多丽、美乐、西拉、烟“73”、玫瑰蜜等酿酒品种。
2、目前全县拥有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德钦县梅里酒业有限公司、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酒业有限公司、云南融生永恒酒庄有限公司4家龙头企业。4家企业以平均每年每亩2250元的租地费和劳务费(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和梅里酒业有限公司每年每亩2400元劳务费,融生永恒酒庄和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酒业有限公司每年每亩3600元劳务费)及零星小酒庄小作坊从农户手中共流转基地面积3536.11亩,其中一是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流转面积1517.2亩(云岭乡流转1368.27亩、佛山乡流转35.32亩,奔子栏镇叶日村流转113.61亩);二是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酒业有限公司流转面积476.31亩(云岭乡西当村、斯农村流转211.36亩、升平镇阿东村流转163.78亩、佛山乡溜筒江村流转101.17亩);三是云南融生酒庄管理有限公司流转面积556.07亩(云岭乡果念村流转了427.44亩、羊拉乡茂顶村流转128.63亩);四是德钦县梅里酒业有限公司在云岭乡斯农村流转了526.93亩;五是云南山江谷葡萄酒有限公司(霄岭)流转面积57.87亩(云岭乡果念村流转了31.14亩、燕门乡茨中村流转26.73亩);六是酩一葡萄种植有限公司在升平镇阿东村流转75.12亩;七是曲孜卡1865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升平镇阿东村流转248.06亩;八是扎西核桃树酒庄葡萄园在佛山乡鲁瓦流转35.75亩;九是德钦汉藏酒业有限公司在云岭乡果念村流转42.8亩。流转面积除外农户自种面积3533.62亩,亩均收益在4000元左右。
3、目前德钦县葡萄酒加工龙头企业4家,2022年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葡萄产量2200吨,产值3600万元,销售额7000万元;梅里酒业有限公司葡萄产量127吨,工业产值2432万元,销售额350万元;酩悦轩尼诗香格里拉(德钦)酒业有限公司葡萄产量120吨,工业总产值3533.5万元,销售额3228.5万元;云南融生永恒酒庄有限公司葡萄产量140吨,2022年产品未上市。
二、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葡萄收购价问题。多年以来德钦县葡萄收购价一直停留在一公斤3.6元,价格没有随着物价上涨而浮动,导致农户对种植葡萄积极性下降,甚至有些乡镇村组把葡萄基地改种其他农作物,使葡萄种植面积日益缩减。
2、土地资源有限,地块分散,规模化程度偏低,相对其它县市成片种植产业基地成千上万亩而言,德钦县适宜种植葡萄的干热河谷大多山高坡陡、耕地少,现由于受土地非粮化等政策影响, 葡萄规模化发展受到局限。
3、到目前,还未进行流转农户自行管理的葡萄面积3533.62亩,分别是云岭乡1005.1亩、升平镇31.28亩、佛山乡1263.32亩、燕门乡623.96亩、奔子栏镇524.36亩、羊拉乡85.6亩。
4、近年来,周边小酒庄哄抬价格和当地村民农户随意签订合约收购葡萄原料和私自流转葡萄基地建立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一旦出现严重的品质问题,对产业的发展和产区形象将造成致命的伤害。如佛山乡溜筒江,古水等村组把品质好的葡萄出售至西藏盐井等地,严重影响我县企业葡萄收购工作。
5、对企业的整治规范不健全,德钦面临的问题是,企业知名度不高,规模小,小企业和小作坊众多,行业不规范,龙头企业缺乏,对小作坊小型私人酒庄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规范基地管理,围绕打造“一县一业”葡萄产业,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香格里拉优质葡萄种植标准,强化对企业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加强对现有葡萄基地的提质增效,全面推广使用现代化葡萄种植设施装备,注重对葡萄种植户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加大本土葡萄种植管理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葡萄基地种植管理水平,着力提升葡萄原料品质,强化绿色、有机基地认证工作。
2采取优先以乡镇为单位流转方式,其次以村为单位,最后考虑以村小组为单位进行流转,做到应转尽转。坚决杜绝交叉流转小规模流转。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规范企业登记造册落户,严格按照要求规范企业整治,该留则留,该退则退。切实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有力提升葡萄产业附加价值。
4、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求,葡萄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酒文融合”“酒旅融合”的发展之路,突出“小众、高端、绿色”,推进葡萄酒文化进景区、进酒店、进民宿,打造“世界一流高原葡萄酒庄集群区”。
5、加强葡萄产业技能培训。
6、多措并举加大政府对葡萄产业的投入力度,结合带农联农活动,强化资金支持力度。
葡萄产业发展中心
2023年10月27日